Thursday, November 18, 2010

中国异议人士看轻零八宪章 称书生之作

中共第十七届五中全会之前,一批党内老知识分子发表公开信,呼吁中央兑现宪法中有关言论出版自由的承诺。五中全会之后,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求是》杂志发表文章,以前苏联解体为例,提醒开放新闻自由对国家稳定的威胁。我们为此电话采访了参与公开信起草与签名活动的作家铁流先生。
法广:上期《求是》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呼吁以苏联极权政体垮台为鉴,维持并加强党对媒体的管制。您怎么看这篇文章阐述的观点?开放言论自由会不会威胁国家稳定?
铁流:我觉得这篇文章既不合乎事实,也不合乎中共精神、胡锦涛精神和温家宝精神。因为苏联解体并不是开放舆论和言论自由的问题,而是前苏联专制、集权制度的一个必然结果,他的解体与舆论开放,与言论自由根本不相关。根本就是俄罗斯制度落后,这个制度套着他必然解体。
我认为,言论自由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东西,正如吃饭穿衣。人生来要吃饭,要穿衣,要说话。怎么能说这些与生俱来的东西会威胁一个国家解体呢?!这是两回事。
胡锦涛主席倡导的和谐社会,就是两个意思。一个是“和”字从“口”,就是让人吃饱穿暖;“谐”字从“言”,就是让大家说话。也就是说,舆论开放不仅不会影响一个国家解体,还会加强一个国家的发展繁荣。
法广:《求是》这篇文章发表在五中全会之后,而在五中全会之前,您和一批党内老人上书,要求进一步开放言论自由。《求是》这篇文章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目前中央的精神?
铁流:中央里有两派。一个是保守派,一个是改革派。我觉得《求是》这篇文章就代表的是保守派,反对改革,反对政改,反对中国进步。是站在既得利益集团立场上的。这股力量现在还是挺强大的。
法广:在五中全会前发表的这封公开信曾经考虑到提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但最后放弃了这个想法,为什么?只是因为公开信写于刘晓波获奖之前吗?还是考虑提及刘晓波会冒更大风险?
铁流:这封公开信的动议开始于九月底。就是(北京作家)谢朝平从监狱出来,大家在北京举行的谢朝平脱险归来餐叙。就是在那次会议上提出了动议。9月25日,26日时形成文字。国庆之前,签名者已经有四百多人。刘晓波获奖是在10月8日。10月8日以后,确实有个别人提议提及刘晓波。这封信的执笔人是辛子陵,我专门负责组织签名。如果(在信中)写入刘晓波,就要返回来找这四百多人,再征求他们意见,所以,最后,辛子陵和我基本上同意暂时不要把这两件事连在一起。
法广:刘晓波是因为参与起草《零八宪章》和以前发表的一些文章而被判处11年徒刑。刘晓波如今获得诺贝尔和平奖。在中国目前的政治社会背景下,刘晓波能否成为中国争取更大言论自由空间的一面公开的旗帜?
铁流:不会。我认识刘晓波。我认为刘晓波只能说代表一些人。我们这封公开信目前签名已经有两千多人,很多都是离退干部。要把刘晓波认作旗帜,恐怕这些人都不会同意。他可能代表天安门六四这么一个层次。比如说,刘晓波说,诺贝尔奖是奖给六四亡灵的,我们就持相反的不同观点。但是,诺贝尔和平奖奖给刘晓波对中国争取民主进步会起到一点鼓舞作用,这是事实,但他不能成为旗帜。
法广:您说的鼓舞作用何在?
铁流:中国争取民主力量毕竟得到了外国人民、得到诺贝尔奖这些人的关注和支持。但是,把他(刘晓波)看作旗帜,我觉得未免太高。不仅我不同意,我们这一批人很多人都不会同意。因为,就《零八宪章》来说,这并不是一篇高深、划时代的文章。用谢韬生前的话说,是书生之作。所以谢韬没有签名,李锐也没有签名。我签名了。
法广:总体来说,您对刘晓波获奖这件事做怎样的评价?您觉得它的意义何在?
铁流:这对中国保守势力是个沉重打击,对以言治罪是个沉重打击,对争取民主是一个鼓舞。但是,不能说刘晓波获奖,他就成为中国的民主旗帜,这还为时太远。这也把中国争取民主的层次估计得太低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